《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时间:2022-09-22 09:19点击数:


课程名称:   饮食文化   

课程负责人:__刘丽媛_____



适用专业

全院各专业

课程名称

饮食文化

学时

30

开课年级

年级

面向专业

全院各专业

课程简介及

课程思政

系统化

设计思路

(结合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情况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建设情况,1000字左右

饮食文化课程是一种带有浓厚“生活属性”的知识文化体系课程主要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形成特点、菜系的形成、茶文化、酒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中医与养生、饮食民俗、餐饮礼仪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梳理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当代中西方、南北方、各地域、各民族所形成的饮食差异,运用所学的知识辨证的析当代各地域、各民族的饮食特征,以及当前社会热点所引发的饮食文化原因通过开展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构建生活化、多元化的思政课堂,丰富思政教学的文化内容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饮食文化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正是固本守源,不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多元文化环境下需要学生形成的正确文化观。




本门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思想精髓,将中华饮食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学科教学目标为依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消化。



饮食文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重点从精神内驱、思维意识和综合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历史典故、当代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产生自我上进的精神内驱力通过健康知识和饮食观念的演变可以有效补充学生健康知识的匮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学生在饮食文化中掌握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健康饮食与健康思想“一体化”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巧妙融入时代热点、名著赏析地域民族特色,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疑虑,通过深度解读传统饮食文化的礼仪和民俗将饮食知识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饮食文化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传统饮食文化既是生活文化,也是美育文化,将传统饮食文化融入思政 教育,挖掘饮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审美和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品味其中诠释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审美价值。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及

实现方式

(介绍整门课程“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如何与课程内容结合、思政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等,1000字左右)

饮食文化是一门全院学生公选课,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饮食传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变迁中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淀,最终发展成为今天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也记载了我国各地区的发展过程和民族特色。通过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成熟、全盛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的饮食文化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食俗食礼、菜系、饮食养生等知识,同时从历史的纬度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认知、理性、情感与行为等层面对教学内容的认同,营造跨时空、跨课堂的反馈机制,并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促进课程思政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职业素养。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然后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规律,最终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八大菜系的菜点制作文化时,讲述完运刀自如的刀工技术、炉火纯青的火候控制和齐味万方的调味工艺后引出2018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食品制作仅占1.3%和中国饮食世界申遗失败两个案例,讨论中国传统饮食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路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专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心和意志。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让学生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从而产生新观念、激发创新思想。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进而能将理念付诸实践。如在讲述中国筵宴文化时,让学生整合所学习的食物原料、民族饮食、民俗饮食、器具等内容,讨论针对某一区域进行特色筵席设计,学以致用。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由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指定的相关学习内容,如中国大学慕课或各类云平台上的视频知识,自主学习,课堂成为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如在讲述地域饮食文化时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观看视频、实地调研等方式搜寻各地特色美食和饮食习俗,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总结中国地域饮食文化的特点,探寻饮食文化发展的脉络,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状以及大力保护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同时,本课程采取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评价模式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一)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形成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组成的全方位评价机制,客观审视课程在教学目标设定、具体实施及最终育人成果的成效及不足,并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授课过程中以专题或知识模块为单元,突出每个单元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 因而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 如成绩由60%过程评价+40%结果评价组成,而过程评价中又可以针对模块的特点灵活选取评价方式。如讲授地域饮食文化和民族饮食文化时可采取由学生以小组汇报形式进行考核,器具文化和菜点制作的考评可以采取调研报告的形式,真正把“全面、全方位”育人理念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等要求融入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三)课程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将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把饮食文化的知识体系、课程思政目标与行业发展的实践动态糅合在一起,既能保留理论课程原有的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相关行业的前沿信息和辨证的思维逻辑,同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帮助。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质量的课堂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点”知识点教案设计

章节概述

章第二节,知识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特点

本知识点主要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八大菜系进行讲述。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究竟赋予了炎黄子孙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八大菜系掌握八大菜系所代表的饮食民俗和饮食礼仪。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八大菜系中某一道菜的制作方法,学会包饺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思政目标:培养劳动习惯,树立辛勤劳动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感恩父母的心,培养孝道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活动课对象为全院选课的学生,主观上有劳的意识,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大部分学生为“00后”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受家庭宠爱长大,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学生个体之间在劳动习惯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较为懒惰,没有做饭的经历,但大部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乐于接受老师的鼓励,经过前期课程的讲授和课下鼓励,学生在思想接方面主动性整体较强。厌倦知识灌输,对复杂的知识有排斥感。喜欢动手操作,熟悉手机软件操作,喜欢竞技类游戏。

(四)课前准备

1.活动课资料准备

(1)超星学习通电子书《中国饮食文化》,吴澎主编。

(2)课前录好的食文化微课视频,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

(3)网络视频,李子柒美食短视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4)制作中国传统美食所需工具、材料。

2.知识准备

(1)阅读书籍《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章节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2)教师发布相关教学资源至超星学习通。指导学生学习《中国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章节,完成知识测试,得出团队平均分。在超星学习通讨论答疑区发布问题“请介绍一种你的家乡菜或者你特别喜欢的中国名小吃,要求介绍出菜品或小吃特点,并配上图片”,组织学生讨论、点赞。

(3)学生分组选择八大菜系中的一种进行调查研究,并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写好讲解词。通过网上学习资源或者实地采访厨师,学会做八大菜系中的一道菜。登录超星学习通,查阅相关学习资源,完成中国食文化的测试。分组进行八大菜系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结果做出图文结合的PPT,写出讲稿,练习讲解。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为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融入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活动课中,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效果评价

本章节以分组竞赛制”评价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各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参与教师设置的各项竞赛内容,比如实力比拼、自我剖析,各组相互竞争、互评点赞,引起学生兴趣,利用团队作战方式,让团队之间形成竞争,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增强团队精神,达到教学目标。以“超星学习通”为主要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签到、头脑风暴、主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达到教育目标。

课后作业

中国的八大菜系是如何形成的?你所在的地区主要属于哪个菜系?请举例说明你最喜欢哪个菜系的菜品?

教学评价与反思

持续总结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文化典故,丰富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建设成效

(概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500字左右)

本课程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多角度、深入挖掘“中华饮食文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的价值元素,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目前已建立课程思政相关素材40多个,其中视频素材10多个,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将持续补充思政素材内容。

在课程学习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学习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以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了解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塑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了解稻米与中国文化,体会中华民族追求幸福、崇尚自然的淳朴民风;了解大豆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认识到大豆食品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了解蛋类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认识到蛋品食品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了解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已由传统的作坊式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赋予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生反馈

(学生的学习体会摘录,500字左右)

通过对已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调查访谈、讨论观点、解答作业分析和调查问卷(匿名),摘录部分学生的学习体会。

有的学生反映饮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能够增强自己的人文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有的学生反馈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分组学习和讨论,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在互动交流中拓展自己的眼界。

有的学生反映将饮食文化知识以历史为主线,将时空交错在一起,内容讲解挺有趣。

有的学生反映通过课程拓展知识的探讨,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上穿插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现有现象更深入的理解。

有的学生反映通过活动课程更加有参与感,动手劳动后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的学生反映饮食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了自己将来要扎根于农业发展的决心,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

1.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持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完善知识体系;

2.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包括自身的生活态度、价值判断都会外化为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为人师表。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东段52号

电话:0335-3150008   招生电话:0335-3150012,3150049